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赵心宇
8月5日下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肖瑞峰做客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坛,为读者带来主题讲座“宋韵文化的精神特质及当代意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 宋韵文化是大众热议的话题,杭州作为南宋故都,宋韵文化资源丰富。肖瑞峰认为,厘清宋韵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固然是宋韵文化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但与其过分纠缠文字概念的表述,不如深挖其精神特质,揭示宋韵文化特有的精神内核。
何谓“宋韵文化的精神特质”?
肖瑞峰概括为六个部分: 厚植于心田的家国情怀与民本观念;深沉的忧患意识以及与此相关的悲愤色彩;经世致用、留名青史的历史使命感;善于洞见生活真相与人生哲理的能力;兼容并包、和而不同的君子之风;超迈前贤的文化底蕴、艺术修养及雅致的生活趣尚。
这些精神特质生成的原因,有三点:两宋时期“积贫”“积弱”双重危机的刺激与砥砺,儒家文化精髓及前代贤哲风范的浸润与引领以及文化整体兴盛局面的孕育与催化。
与国家强盛、边防无忧的唐朝相比,宋朝重文轻武、守内虚外,肖瑞峰提到,风雨飘摇的江山社稷和救亡图存的现实需求,不断砥砺着宋人的家国情怀,使他们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变得清晰而又坚定,达到了前人难以望其项背的时代高度。
他表示,作为宋韵文化的创造主体,宋代文人大多怀有一种天降大任、舍我其谁的历史使命感,渴望建功立业、名垂千史,为后人开启法门、树立典型。正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及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朝历代帝王多厚待文人,对文人采取优渥政策。肖瑞峰以清代诗人在诗句中不慎使用“明”“清”等字样,便被送上断头台作为对比,体现宋代文化界弥漫着的兼容并包、和而不同的君子之风。
最后,肖瑞峰总结道:宋王朝重文轻武、守内虚外的基本国策,直接导致了国家积贫积弱的财政危机和国防危机,是生成宋韵文化的一大原因。
他呼吁大家要居安思危,秉承宋韵文化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历史使命感,学习宋韵文化的哲学思辨色彩,把弘扬正能量、推阐主旋律引导民众保持健康、乐观心态作为当代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学习宋韵文化中蕴含的兼容并包、和而不同的君子之风,并在新的时代高度上予以发扬光大;学习宋人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及艺术上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风范,感召并驱使我们反省自身文化修养及学术功力之不足,在砥砺前行中不断充实与完善自己;对照宋人对雅文化的推崇,我们应抵制现实文化生活中的,“粗俗”“低俗”“媚俗”“恶俗”的不良倾向,一方面追求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一方面以提高大众审美趣味为己任,达成生活品质和生活趣尚的同步跃升。
这也正是我们今天深入探讨宋韵文化的精神特质的意义所在。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