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关羽是蜀国一员声名卓著的大将。在他的戎马生涯中,“水淹七军”大败曹军更是一个让他扬名立万,威震华夏的战例,成为关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段生涯。
但是,关羽并不是神,他也没有呼风唤雨的本事。之所以能够水淹七军,应该是大自然的助力。《三国演义》是小说,是以历史为蓝本的虚构故事,所以自然少不了夸张之事。在水淹七军这场战役中,借故拔高了关羽的能力,让关羽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
史书《三国志》中的描述
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庞德不屈节而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里首先写的是秋雨引发的汉水溢涨,导致了于禁的七军“皆没”。曹军初来乍到,自然没有舟船可用,且北方将士也不识水性。然而,关羽的蜀军早已在此驻扎多时,对于地形地貌,舟船等等都很熟悉。看到大水泛滥,立即启用舟船向曹军袭击,这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后汉书·志第十五·五行三》也记录了当时的大水:二十四年八月,汉水溢流,害民人。
《三国演义》的叙述却是另一个版本
公遂上马,引数骑上高阜处望之,见樊城城上旗号不整,军士慌乱;城北十里山谷之内,屯着军马;又见襄江水势甚急,看了半响,唤向导官问曰:“樊城北十里山谷,是何地名?”对曰:“罾口川也。”关公喜曰:“于禁必为我擒矣。”
在这里,关羽被描述成诸葛亮一样神机妙算的高人。他看到江水湍急,以及十里山谷,立即形成了作战计划。
骤雨数日。公令人预备船筏,收拾水具。关平问曰:“陆地相持,何用水具?”公曰:“非汝所知也。于禁七军不屯于广易之地,而聚于罾口川险隘之处;方今秋雨连绵,襄江之水必然泛涨;吾已差人堰住各处水口,待水发时,乘高就船,放水一淹,樊城,罾口川之兵皆为鱼鳖矣。”
这里又描写关羽在水涨时,乘船放水故意淹没樊城和罾口川,从而造成于禁和庞德失败被俘。
虽然在这场战役中,关羽当机立断,率军乘船袭击被水淹没的曹军,并打得他们措手不及,但关羽并没有那些神机妙算,也没有放水决堤,而是刚好借助了秋天大雨涨水之机。如此才能一举水淹于禁的七军,打了个漂亮的歼灭战。
因而水淹七军这一仗,并非完全是关羽的谋略。而是天时地利之功。反观于禁之败,也非完全是指挥不利,可以说败绩实属天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