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5月6日电(金鑫)立夏小满正栽秧。连日来,天津小站稻秧苗生长旺盛,宁河等水稻产区逐步进入插秧季。今年,天津市继续推进小站稻高质量发展,确保优势区插秧面积在60万亩以上。
以技为链 水“稻”渠成
【资料图】
走进天津市宁河区东棘坨镇小丛村,水田散发出泥土的芬芳,在农机手的熟练操作下,一株株青翠的秧苗快速、均匀地插入水田中,间隔适中的秧苗在阳光下焕发着勃勃生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种植的津原系列品种进入插秧期。
5月5日,在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农民驾驶插秧机插秧(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孙凡越摄
“‘津原89’出苗整齐高度一致,配合优农中心指导的栽培技术,特别适合农机化作业。”小丛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克富感叹,还有不到半个月就能完成全部插秧。“该品种不仅适应机械化作业速度快,而且在百亩方试验田里,插秧的成秧率高达98%,有效减损,实现‘藏粮于技’。”
据悉,天津市今年继续推进小站稻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推进数字化种植,综合利用卫星遥感监测、精准气象、物联网等农业信息化技术为种植主体提供智能化、精准化、自动化的监测服务,助力稳产增收。
优质品种 留住“稻”香
“一家煮饭,四邻飘香”是小站稻留给天津人的记忆。自小站稻成名至今已历经了多次品种的演变,实现了从引进品种到全部实现自育品种的发展历程。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津原系列”品种为小站稻产业振兴发挥了巨大作用。
走入优农中心的“津原U99”育秧基地,无论水稻还是秧苗都散发出阵阵稻香。秧苗盘中,密实如地毯般的小站稻秧苗被农民连根卷起,一卷卷垒入筐中,准备进入机械化插秧阶段。
5月5日,在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工人将秧苗装车。新华社记者孙凡越摄
“今年,我们首次大规模育秧‘津原U99’品种,该品种是团队在‘津原89’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香型和食味等优势培育出来的小站稻高端品种。”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于福安介绍。
擦亮“芯片” 闯出“稻”路
振兴津门小站稻,满足人们对优质稻米的需求,良种是关键。
5月5日,在天津市宁河区东棘坨镇,农民把秧苗放置到插秧机上。新华社记者孙凡越摄
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拥有占地面积1.3万亩的国家级水稻原种场。“每年有400万公斤以上的津原系列小站稻良种从这里走出,能够覆盖天津地区近8成种植面积。”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主任张建民介绍。
天津小站稻历史悠久,享誉世界。近年来,天津市注重小站稻种业“芯片”培育,提出种业振兴小站稻。于福安团队在30多年水稻理想株型渐进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半弯曲重穗大粒粳稻理想株型育种”,实现了优质、抗逆、超高产。2021年,《半弯曲重穗大粒理想株型创制及小站稻新品种选育应用》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津原”不仅高产,品种创新更实现种植过程的轻简化,实现绿色高效。早在20年前,天津地区种植的“津原45”就避免了稻飞虱、条纹叶枯病等常见病虫害的防治,减少了大量农药的使用。近年来,津原品种在延续“减药基因”同时,不断发展水稻抗旱、抗涝和盐碱适应性。
“现在的农活轻松多了,插秧之后直到收割,我们村里20个人就能给全村种完地。”王克富介绍。近几年村里在种植中发现“津原89”施肥施药量明显少于其他品种,因此今年3000亩地全部种植该品种。
“我手上亮晶晶的就是基质残留的蛭石、云母等矿物质。秧苗基质营养有严格控制,实现秧苗壮实的同时减少突长,达到插秧后减轻管理工作量的作用。”在秧苗繁育基地,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郭云峰检查脱盘后的秧苗根系,他介绍,小站稻应用基质育种技术,秧苗成秧率普遍超过9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