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刘苏雅 通讯员 江佳丽 李裕祥
4月16日,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风云三号07星送入轨道。任务成功后,送火箭腾空而起的发射塔架被镶刻上了第100颗崭新的红色星星,这标志着该卫星发射塔架圆满完成了第100次发射任务。
发射任务结束后,中心射后恢复分队第一时间冲向塔架,开始检查和维修工作。“我们的工作既是上一发的收尾,也是下一发的准备,塔架恢复的质量和时间对发射场承载能力来说至关重要。在头两天塔架停电检修的情况下,我们采用抢修车给塔架供电维修,使用充电式、便携式等工具,避免来回拉线,节省大把时间。我们快一天,留给测试的时间就多一天!”中心机械修理技师李成说。他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天梯修理师”。
该卫星发射塔架2001年开工建设,2003年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是我国首个钢筋混凝土为主体结构的发射塔架,主要由塔体结构、回转平台、升降工作平台、塔吊、摆杆、电梯、测试间等部分组成。2003年11月3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这里成功发射,开启了功勋塔架的征程。此后20年间,这座塔架见证了我国首颗空间天文卫星“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上首颗空间量子科学试验卫星“墨子号”、我国首颗空间X射线“慧眼”卫星等191颗卫星飞入苍穹。
“一晃就是20年。”遥望发射塔架的方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高级工程师高敏忠不禁感叹,他见证了塔架“从1到100”的发射之路。“建塔初期,科技人员头顶烈日、脚陷黄沙、寒来暑往,在戈壁滩展开建设,十分不易。塔架建成后的第一次发射任务我就是参与者,现在,塔架完成了100次航天发射的成绩,令人振奋,我们建设世界一流航天中心的脚步也将永不停歇。”
当前,卫星发射塔架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发射次数从每年几次增加到每年十余次;测试发射流程从两个月、一个月,到现在的半个月;射后恢复周期从15天压缩到短短几天。“卫星发射频率显著升高、测试流程持续优化、射后恢复效率不断提升,对任务发射频次的贡献率加大,发射塔架的成本效益和保障能力日益增强。”中心测发领域专家贺鹏举说,塔架历经多次改造,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塔架具备全天候发射能力。”
(摄影:姚军鹏 王明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