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亿城市 " 是带动区域乃至全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顶梁柱,"2 万亿城市 " 则是万亿城市中塔尖般的存在。近日,城市进化论将重磅推出《"2 万亿俱乐部 " 劳动人口可持续竞争力报告》,探析城市经济增长动能及可持续发展之路。
(资料图片)
在不断膨胀的 "2 万亿俱乐部 " 内部,其实也存在 " 两大阵营 ":上海、北京 GDP 超过 4 万亿元,深圳超过 3 万亿元,属于 " 完成进阶 " 的第一梯队;重庆、广州、苏州和成都属于 " 正在进阶 " 的第二梯队。
跨越 2 万亿之后,下一程怎么走?从北上深三座城市身上,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未来必须加快向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转型升级,只有产业竞争力的持续提升,方能继续推动城市 " 向上生长 "。
图片来源:新华社比拼 " 高精尖 "
当下,全球对于制造业的认知正在发生转换,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意识到,经济发展的稳定、经济韧性的关键,在于制造业。特别是过去三年,面对诸多不确定因素挑战,制造业在 "2 万亿俱乐部 " 城市(这里将武汉、杭州两座 " 准 2 万亿 " 城市一并纳入)稳经济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三年间,北上深均在更高起点上实现 " 再上一个万亿 ",更加凸显制造业是立城之本,也是兴市之要。过去一年,深圳是一线城市中表现最优的城市,经济总量达到 32387.68 亿元,同比增长 3.3%。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凭借良好的工业表现,深圳首次成为规上工业总产值、全部工业增加值 " 双第一 " 城市。
2022 年,深圳规上工业总产值 4.55 万亿元、增长 7.0%,规上工业增加值 1.04 万亿元、增长 4.8%。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 50%,助力全年 GDP 增速企稳回升,跑赢全国大盘。
同期,上海受益于工业新动能,GDP 增速走出一条 "V 型 " 反转曲线,全年下降 0.2%,降幅较去年二季度收窄 5.5 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达到 1.74 万亿元,同比增长 5.8%,增速高于全市工业 6.9 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 4 万亿元。
在此之前,北京 GDP 跨越 4 万亿台阶的一个重要拉动力,正是来自疫苗生产带动下的医药行业,以翻两倍增长态势助推 2021 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 31%。2022 年剔除新冠疫苗生产因素后,北京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2.5%,高于 GDP 增速 1.8 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2 万亿俱乐部 " 成员发力点愈发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产业,它们的共同点在于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由于北上深更早进入 " 转型期 ",相关产业布局相对更快,叠加前述在 " 人 "" 钱 " 等关键要素上的集聚力,推动了附加值更高的新兴领域工业产品能够更早面世,更有利于抢占市场。
一个典型案例是,过去三年间,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一轮爆发式增长,背靠整车厂的上海(特斯拉)、深圳(比亚迪)、北京(北汽新能源)收获颇丰,新能源汽车产业为发挥工业 " 挑大梁 " 作用提供了重要支撑。走向高端化
算上武汉、杭州,9 座城市三产占比都已大于二产,符合 " 城市越大、服务业占比越高 " 的发展规律。从 2022 年数据看,北京三产占比超过 80%,上海、广州在 70% 以上,其后是杭蓉汉深,重庆、苏州占比在 50% 梯队。
进一步对比第三产业增加值,北京、上海以 3.49 万亿元、3.31 万亿元领跑,广深在 2 万亿上下,其后城市则在 1.1 万亿 ~1.5 万亿之间。绝对量上的差距,直观地表明了京沪现代服务业的 " 高端 " 程度。
从 "2 万亿俱乐部 " 成员已培育形成的万亿级产业来看,北京科技服务业突围成功,成为第三产业 " 一枝独秀 ",同时其万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也包含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数据显示,2022 年,北京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实现增加值 7456.2 亿元,增长 9.8%;" 金融业 " 实现增加值 8196.7 亿元,增长 6.4%;"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实现增加值 3465 亿元,增长 1.8%,三个行业增加值合计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 54.8%,比上年提高 1.7 个百分点。同期,上海实现 " 金融业 " 增加值 8626.31 亿元,同比增长 5.2%;"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增加值 3788.56 亿元,增长 6.2%;" 房地产业 " 增加值 3619.21 亿元,增长 0.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增加值 2894.12 亿元,增长 0.2%。
进一步分析京沪服务业的升级路径,可以看到 " 互联网 " 和 " 外资 " 两大关键因素作用。
其中,2021 年在互联网电商平台、互联网游戏企业带动下,上海全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12.4%,增速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 4.8 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 0.8 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 11.3%。
2022 年北京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 35.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在集成电路制造、医药制造项目带动下增长 28.3%,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在互联网相关服务领域带动下增长 41.3%。
作为走在开放最前沿的城市,上海过去三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保持在 200 亿美元以上,其中 95% 以上的资金都流向第三产业,且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领域集中。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高度融合,正成为 "2 万亿俱乐部 " 培育万亿级产业、新兴产业集群的重要思路。比如,北京近日发布《关于北京市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计划到 2025 年,培育形成 10 家市级两业融合示范园区、100 家市级两业融合试点企业;锚定 " 制造业立市 " 的广州,最近也提出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更早之前,杭州也确定目标,要发挥数字经济优势,到 2025 年智能物联产业规模超过 1 万亿元,成为智能物联卓越城市。
记者 |余蕊均 吴林静
编辑 |孙志成 刘艳美 盖源源 杜恒峰
校对 |王月龙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每日经济新闻